冬至:是個很重要的節氣,也是個重要節日。曆書記載:「斗指戊,斯時陰氣始至明,陽氣之至,日行南至,北半球晝最短,夜最長也。」台灣有一句俗諺說:「冬至大過年」,是說這天與過年同樣重要。過冬至節,最要緊的是搓湯圓。民間的冬至湯圓分紅、白兩種,老輩人說:「不吃金丸(紅)、銀丸(白),不長一歲。」可見人們對冬至湯圓的重視。
台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,有個相當有趣傳說:
從前有個木匠叫墨斗公。在他所住的村子裡,土壤十分肥沃。農夫們只要將稻籽撒在田裡,就可以坐下來靜待收成了。因此這些莊稼人整天閒著沒事,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裡天南地北的聊天。墨斗公被他們吵得無法靜下心來工作。於是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經他施過法的鋸木屑,每天早上抓一小掫撒到農夫的田裡去。這些鋸木屑只要一灑到田裡,就會變成雜草。墨斗公的原意是要農夫們養成勤勞的好習慣,天天下田鋤草。不料這個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煩,就一口氣將整包鋸木屑都倒光了。於是,所有的田裡都長了茂密的雜草,稻子反而枯萎殆盡,急得農夫們叫苦連天。
墨斗公眼看著他的徒弟闖下大禍,就罰他變成一頭牛,來幫助農民耕田除草。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,墨斗公又設計了牛犁耙,碌碡等農具供牠使用。
墨斗公的徒弟變成牛後,惰性依然不變。主人要牠耕田,牠就想出許多推託之辭:
「我今天我太累了」、「今天我感冒了」或是說「你還不餵我吃東西,我怎麼替你工作?」牠甚至和主人約定,耕田時每走一趟就要餵牠吃紅龜粿或湯圓等食物,否則牠就罷耕議。在天上的佛祖看到這頭牛如此的狂妄,就在牛的下巴釘了一顆釘子,使牠再也不能開口抱怨(如今每頭牛的下巴都有一顆突起像痣的東西)。因為牠喜歡吃湯圓,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為牠的生日。除了餵牠湯圓外,還在牛角、額頭上都粘上一顆「圓仔釘」。同時,為了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,冬至這天一定讓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。
冬至的湯圓,俗稱冬節圓,要作紅、白兩色。另外再作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,
內包糖料、花生粉等,稱為「圓仔母」。家中有小孩的,就讓他們用染色的圓仔
生粿)捏塑一些動物造型的小玩意兒,俗稱「做雞母狗仔」。
拜過祖先的冬節圓,照例要粘貼一兩顆在門扉、窗戶、椅桌、床櫃等處。據說,這些冬節圓,日後乾燥給子孩吃,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。
吃冬節圓時,還有一種俗信:每匙只舀兩粒,吃到最後,未婚者必剩下奇數,已婚者必為偶數。
台灣民間以往也有在冬至日「補冬」的習俗。補冬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。「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,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,貧戶則以福眼肉和糯米、糖燈米糕而食,俗謂此日食補品,於身體特別有益。」
台南地區的冬至,除了拜祖先以外,還有拜神佛、灶王爺、三界公及地基主的習俗。供品除了湯圓以外,還有一種「菜粿」。菜粿的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水,用石磨磨圓仔,加上一些紅色色素以增加美觀,就可以用來包餡料有蘿蔔絲、花生粉、白糖、肉燥等。包好後捏成半月形,放在高麗菜上,就可以放進蒸籠了。蒸好的菜粿帶有高麗菜的清香,是很受歡迎的冬至食品。
早期客家人的冬至祭祀,最大的特色是完全以「粄圓」來祭拜。通常在冬至前一天晚上,就先煮鹹粄圓當點心吃;冬至那天早上才煮甜粄圓來祭拜神明、祖先。客家的鹹粄圓也是相當具特色的民俗小吃。通常鹹粄圓不包餡,而是在湯中加入許多豐富的配料,通常有蝦米、香菇、蔥蒜花、芹菜珠、蒜葉、茼蒿、廋肉、香菜等等,隨各人喜好而調配。
苖栗地的客家人,冬至祭拜的對象除神明、阿公婆(祖先)外,也要拜伯公(土地公)。祭祀的時間相當早,通常在早餐之前就拜好了。拜完後,將幾料圓粘門上敬拜門神。這個工作通常由家中的小孩來完成,等粄圓乾了以後,再由小孩拿去烤來吃。至於要給牛吃的粄圓,則是將地瓜的中心挖洞後,再塞入粄圓給牛吃。
大部分的客家人也在冬至進補。補冬的食品大都是一年生番鴨公、或閹雞公。配藥多為中藥的「十全」或「八珍」。「十全」包括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茯苓、地黃、川芎、勺藥、桂枝、甘草等。「八珍」則少了上述當中的黃耆、桂枝兩味。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,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,於是又有「有者冬至夜,無者過一夜」、「富人吃一夜,窮人凍一夜」的俗諺。
冬至又稱為冬節,日子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,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,以五日為一候,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,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,合稱為二十四節氣,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,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,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,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(把太陽運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,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,一節一氣為一個月。),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(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)。
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,這一天的白晝最短,夜晚最長;民間以「冬節」「至節」「亞節」「長日」稱呼它。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,所以和清明一樣,被稱為「活節」。冬至過後,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,台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,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,而夜晚漸漸縮短,所以古時有「冬至一陽生」的說法,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,陽氣又慢慢的回昇。
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,來預測往後的天氣。俗語說:「冬至在月頭,要冷在年底;冬至在月尾,要冷在正月;冬至在月中,無雪也沒霜」(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,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);俗語也說:「冬至黑,過年疏;冬至疏,過年黑」(意思是: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,那麼過年一定晴天,反之,如果冬至放晴,過年就會下雨)。
- Dec 17 Mon 2007 12:35
為什麼要過冬至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